4月中旬,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牵头,多个单位联合组织的“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2016贵茶飘香”茶旅互动推介活动举办。近年来,贵州持续推进茶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把贵州建成在品种、品质、品牌上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茶叶大省,茶叶强省。
贵州茶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重点打造了“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等“三绿一红”重点品牌。截至2015年,贵州省茶园面积689.2万亩,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注册茶叶企业3040家,固定资产175亿元;加工点2396个;全年茶叶产量22.4万吨,总产值214.8亿元,综合产值404.9亿元。
在余庆县茶园新村,记者看到,2008年以来松烟镇以二龙村茶园新村为主要特色景区,结合平缓山地和美丽乡村的田园风光,打造了以骑游乡村为特色的“中国第一骑游小镇”旅游品牌形象。镇党委书记李毅告诉记者,2009年当地旅游收入仅50万元,随着茶叶旅游、骑游小镇等特色旅游项目的发展,2015年全镇旅游收入已超过600万元,当地农民将土地流转后,进入茶相关产业工作,收入大大提高。
“东有龙井·西有凤冈”,全国唯一的凤冈锌硒有机茶近年来声名鹊起,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连续荣获国家级金奖40多个。全县人均茶园面积已达1亩,涉茶产业从业人员达20余万人,占全县总人口近半。农民种茶、采茶、制茶都有收入,在茶园景区开办农家乐也有收入。茶叶产业也带动了凤冈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茶叶及其综合产业已成为助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村的“绿色银行”。2015年全县茶叶产业综合收入达3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8551元。
核桃坝村被誉为“中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茶园面积10000余亩,有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3家、茶叶加工大户58家,2013年人均纯收入12460元。核桃坝村从以种茶为主、部分制茶,到现在集中大户种茶,专业制茶,统一青茶交易,形成特色产业,吸引了3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
凤冈县委书记廖其刚介绍,这些年,贵州省凤冈县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合作,在茶产品延伸、品牌宣传、茶文化、科技等方面下功夫,强强联合,联袂互动,共同把两地的茶产业做大做强。“让喜欢龙井的人知道凤冈,让知晓凤冈的人爱上龙井,最终实现两个品牌的珠联璧合,创造出‘1+1>2’的品牌效应。”
用户评论
我一直觉得贵州的茶品质很有潜力,但知名度一直没跟上。这次和西湖龙井合作,算是给贵州茶出了一把强劲的宣传手!期待能看到真正有质感的贵州茶在市场上火起来!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合作听起来确实可以互相提升品牌影响力,不过我更想知道具体贵州茶会怎么融入西湖龙井的形象和营销策略? 只是挂个品牌名不太一样实际操作效果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西湖龙井的味道,觉得贵州的茶这种后发赶超的态度真不错!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合作的话,或许能让更多人认识到贵州茶的好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贵州茶能跟西湖龙井深度合作,真是有点让人意外。不知道这会不会冲淡了西湖龙井的独特口感和品牌形象?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讲得挺好,分析得很透彻,让我对贵州茶产业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支持他们多尝试一些新的思路!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种“深度合作”有点担心,会不会只是表面热闹一下? 我还是希望看到贵州茶自己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市场定位,不要一直依附于其他大牌。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性啊,让我们看到了后发产业如何在创新、合作上找到新的发展路径。也许未来的很多产业都会走这样的路线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认为西湖龙井就是茶的标杆啊,贵州茶要想赶超,除了“深度合作”,还得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质和品牌形象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对这个标题有点质疑。是不是太过于乐观了?后发赶超可不是说做就能做的,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智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期待看到贵州茶的创新成果!如果与西湖龙井的合作能成功地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那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