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英德茶企应结合地方文化抱团发展,以及英德茶 茶文化发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日前,英德红茶主产地——英红镇举办红茶产业化座谈会,召集该镇茶叶种植大户、茶企代表及茶产业专家教授共同探讨英德红茶产业如何发展壮大。有专家建议,英德茶企应结合地方文化背景抱团发展,加大推广力度,规范市场竞争,统一产品质量标准,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市场压力。
现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经营欠规范
据英红镇农办主任卢亦威介绍,该镇素来有茶叶种植传统,而英红作为英德红茶的原产地,自2013年、2014年开始更是大面积种植茶树,规模日益增加至7201亩,占全英德市的10%,目前仍有近2万亩潜力可挖。
“全镇茶农1115户,加工企业25家,用工以当地留守农民为主,较好发挥了当地剩余劳动力价值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卢亦威称,其中茶叶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比例较大,2014年达到70%,今年受市场价格影响,有所下降,但仍可达50%。
刘伟忠就是茶叶种植大户之一,去年在该镇虎迳村租地种了200多亩茶树。他表示,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种茶投入大,人工成本高,“我们至今已投入了500余万元,收益却要到两年后才知道,而且主打产品“英红九号”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不良商户无序竞争,以次充好,造成市场混乱。
一些茶企负责人也指出,英红的茶企多,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混乱,常常恶性竞争,而且产品宣传仅靠企业单打独斗宣传,缺乏资金和有效渠道,造成英德红茶(英红九号)在国内知名度不高,市场规模小,局限在英德、清远地区,省外市场开发低等问题,希望政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建议制定统一质量标准规范市场竞争“英红要在英德红茶产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对茶叶种植户及茶企反映的问题,茶叶协会会长张志刚建议,政府、茶叶协会、茶科所应共同研究、讨论、制定好英德红茶(英红九号)的质量标准,严控茶叶质量,加大打击制假售假力度。同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收集影响茶叶质量的土壤、气候、种苗、方法等相关资料,划出英红九号核心区,并向英德市政府申请原产地保护。
茶叶专家王医风教授认为,要在茶叶生产上把好关,提高英红红茶的质量,鼓励企业开发更多茶叶品种,但英红土壤和气候适合种植大叶种,而目前引进的小叶种,更适宜制作乌龙茶,用来制作红茶,茶叶质量不高,建议停止继续引进种植。
“英德茶企应结合地方文化背景抱团发展。”广东省商业联合会会长巫开立强调,茶企宣传营销前要对产品进行市场定位,确定高、中、低端市场,英德红茶为中高端茶,应直接面向目标人群,定好思路和策略,宣传上与当地文化背景相融合,与当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相适应,集中有限的宣传力量,针对目标消费人群进行宣传。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用户评论
这观点说得对!英德茶确实要结合本地文化深耕细作,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脱颖而出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英德很多产茶的地方,都很有特色,如果能把它融入到产品营销里,肯定更容易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抱团发展的确是好的选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品牌实力。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哎,我也觉得英德茶现在越来越贵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年投入太多在文化推广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挺喜欢英德茶味道的,不过很多时候宣传都太过夸大了,感觉脱离实际情况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 英德茶企不要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就丢弃传统手艺和地方特色,真货才能赢得长久口碑。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结合文化的确是一个好思路,但需要具体落地方案,不能只是谈谈而已。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茶企的营销活动都比较雷同,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还是要多尝试和突破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英德茶的产量大吗?抱团发展能解决市场销售的问题吗?这才是关键!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这 "抱团" 会不会变成互相利用,最后还是各自分食。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地方文化是宝贵的财富,要把它融入到产品中,增加品牌故事和可信度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英德茶企要联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广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英德茶的质量还是不错的,只是缺少更有效的宣传推广方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抱团发展能提升品质和影响力,那确实是值得支持的事情!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化附加值太注重形式,能不能回归产品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